English

警惕消费误区

2000-02-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梁捷 我有话说

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一些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某些尚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埋设下许多误区,本文试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消费误区,给消费者提个醒。

品牌误区

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专家和医疗设备都是国际一流的,在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于是,一些人就打起了“同仁”的品牌主意。“同仁眼镜”就是这样,据有关新闻媒体披露,“同仁眼镜”和“同仁医院”风马牛不相及。

有一种药品的牌子妇孺皆知,可是又延伸出同一品牌的酒,喝酒时想到病,很不好。

如果说,企业是应用“品牌延伸”策略来拓宽自己的市场领域,而一些人则是借用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巩固地位兜售假货,使消费者大受其害。还有那些假冒伪劣产品,打着“名牌”旗号招摇过市,或在“名牌”边缘上做文章,以求与某些名牌沾亲带故,这些都是消费误区。

“广而告之”

虚假广告“乱花渐欲迷人眼”,常常使消费者受到迷惑。购房中,一些发展商和代理商常常运用“不切实际的赠送屋项或楼前花园”,设备和装饰材料采用“进口”产品、“高级”产品等广告“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有的所谓花园、商场、游泳场、网球场等,其实是三五年后的规划,却先行标注在图中。

邮购销售中,一些广告说得“天花乱坠”,而商品却常常大相径庭,甚至邮购销售商卷款而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利用电视的特别节目,把新产品说得言过其实。有些医疗广告,声称能根治多种绝症和疑难杂症,使绝望的病人求生中大把扔钱。

“厂家直销”

以“厂家直销”、“批发价”诱惑消费者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误区。某市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约20%的市民在日用品方面实行了批发消费。批发消费可以省钱、省时、省力,但稍有不慎,也容易落入误区。批发,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一些消费者为了买到批发价格,即使不需要那么多,也只好勉强多购,批发的规律是批量越大,价格越低,想便宜就得多买,反比批发以前花的钱更多了。

“滴血甩卖”

一些商贩利用临街铺面拆迁之机,大打“拆迁甩卖”之牌,把一些积压产品倾销给消费者。据了解,有些地方不断贴出“最后几天大甩卖”之类的海报,还有些就是“拆迁甩卖专业户”,哪里有拆迁,他们就到哪里去“甩卖”。便宜没好货,误区就在“便宜”上。

“清仓甩卖”,一些商家以“清仓”为名,倾销积压商品,价格便宜,吸引消费,结果是这些商品被“积压”在消费者家中。

“以旧换新”

在旧物折价的标准上“就低不就高”,有的甚至随意压价,抬高新商品的价格。如此“以旧换新”,最后折算下来,消费者不仅没讨得便宜,反而赔走旧商品。更惨的是,有的消费者“以旧换新”换回的竟是劣质商品。有的商家“以旧换新”只是一张牌,旧商品虽折了价,但新商品的价格却不菲了。

“买一赠一”

“买一赠一”,这只是搭售的一种手段。事实上,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消费者还是中了圈套。有一家报纸揭露说,“买一赠一”,大多数是买大送小、买多送少、买九牛送一毛,如“买1辆自行车赠送1把防盗锁”、“买50元化妆品送1小袋洗发膏”……这种赠送,其实价格早已计入商品之中,“买一赠一”的所谓赠品,只不过是商家诱骗消费者购物的“诱饵”罢了。

“有奖销售”

街头上向你免费赠送商品,登记时说你中了大奖,用不多的钱可得更多的商品;购买某商品说你中了奖,还要“连环”再买商品,弄得你欲罢不能;送你优待券,说凭此券可打若干折扣等等。还有一段时间内,各级消费者协会收到许多关于易拉罐有奖销售中获得大奖不能兑现的投诉。所谓“大奖”常常隐含着消费误区,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明确规定,厂商有奖销售(包括实物折价),单项最高不得超过5000元人民币,消费者不要贪财上当。

“让利回报”

开业庆典,节日酬宾,许多商场都搞让利回报的促销活动,但其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没有标明作为回报赠送的礼品,及其有关商品的品名、型号、数量等。有的则规定“下限”与“上限”,如只有购买500元以上商品时才能得到让利,而让利最多则有上限。

“免费销售”

一些消费者常常在免费的幌子下上了大当,掉进陷阱。有的影楼打出“免费摄影”的旗号,但是服装费、化妆费、相框、压膜,宰你没商量,没个千八百元别想出影楼。有的饭店贴着“免费卡拉OK”的海报,但你真要“OK”,才发现前提是要消费多少多少钱才行。

“花钱买健康”

在“健康”的掩护下,不少商家在自己产品上注明与健康相关的广告词,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在去年的空调大战中新名词频出,但消费专家指出,大多是打着“健康”的幌子,其所谓健康的功能极小。如活性炭滤网吸附满灰尘后作用马上消失;负离子不但量小、易被中和,不会对家电产生干扰;光触媒沾满灰尘后效果更小……

愈演愈烈的健康概念营销战,反映了商家为寻找新的卖点,利用人们现在对健康的强烈愿望,借保健、杀菌等字眼进行过度包装炒作,把原本比较简单的技术、功能吹得神乎其神。

还有多年来保健食品一轮又一轮的抢滩大战:鳖精、减肥药、鱼油……曾经盛极一时的许多保健品如过眼烟云。

愿消费者睁大双眼,“小心消费误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